設立沿革
  本校係政府為因應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所籌建,於民國五十七年由嘉義縣政府派督學李挺光先生籌備,
同年四月二十六日在嘉義市民生南路現址動土興建校舍,並定校名為「嘉義縣立民生國民中學」。同年七月,
省政府派陳貞銘先生為首任校長。創校伊始,原只有使用原嘉義農專實習農場約一公頃基地興建校舍,
而後全體師生共體時艱,分次購買校地,始略具完整校園形式,逐步發展。民國七十一年七月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
本校奉令改制為「嘉義市立民生國民中學」,在歷任校長及教職員工苦心經營下,終具現在規模。

  民國六十九年陳貞銘校長榮調,由陳宗仁校長接任,民國七十七年陳校長榮退,
由黃明禮校長接任,民國八十二年黃校長榮調,由于貽垕校長接任,民國八十七年八月于校長榮調,
由現任校長郭義騰先生接任。蓽路藍縷一路走來,經許多前輩努力,胼手胝足全力以赴,始有今日。為積極辦學、
服務社區,發揮學校教育功能,實現教育理想,逐年推展各項相關工作,民國六十二年奉准附設補習學校,協助成人基本教育的推展。
民國六十七年九月報准辦理學生午餐供應,目前亦是嘉義市唯一開辦學生午餐供應的國民中學。民國八十二年設立啟智班,
發展特殊教育;民國八十五年台南社教館在本校成立嘉義市唯一的社會教育工作站,協辦社會教育的推展;民國八十七年設置體育班,
重點為推展棒球運動,是本市最早設置的體育班,同時原設置的資源班正式編制教師,成為本市唯一設置資源班的國中。
綜觀本校教學資源豐富,設備完善,實踐「學校為社區文化精神堡壘的目標」,致力國民教育工作,培育人才。

建校歷程

  創校伊始,新建校舍尚未完工,民國五十七年九月乃借用省立嘉義農專、志航國小教室開始上課。十月初嘉義農專學生開始上課,
所借教室全部歸還,搬回新建教室一樓,併班暫時勉強上課,至於操場問題,則暫在教室前面空地上體育課,可說一切從簡。
而校地的購買更是大費周章。

  因本校係配合九年國民教育在嘉義市區所新設立的國民中學,時間急迫,
奉省府核定先使用嘉義市下路頭段省立嘉義農專實習地一公頃多興建校舍兩棟,且准另購適當相等面積土地交換,嗣因難買適當農地歸還,
經縣府協調於民國五十九年以每坪約336元支付嘉義農專購買土地價款139萬餘元。當時學校無操場可供學生教學活動,民國五十八年,
東邊二甲多稻田變更為學校操場用地。這些土地的原地主和佃農,多為家境不甚富裕的辛苦人家,陳校長及相關人員總利用課餘時間,
逐一拜訪,展現最大誠意,經不斷努力溝通,終於民國六十一年以每坪380元購買2215坪(約84萬元),
又於民國六十三年以每坪 1000元價錢價購土地1458坪,所付價錢皆約只為當時時價的三分之一,為感念地主
(計有郭崑山、郭安江、郭杰雄、郭永明、郭祝、劉有順、賴阿松、郭振權、郭振言、郭羅恨、賴樹木、賴海山、賴源良、賴源田、
賴源崇、賴黃春花、陳來成、羅秋松等)玉成配合本校建校,彌補土地損失,特在購地協調會議中載明,將來地主後代子孫在本校就讀時,
均免收課雜費,並贈送書籍一套以示感激之意。由於當時學校無力支付是項購地經費,故分三次先後向縣政府、
省教育廳台灣省教育建設基金會借款購地,最後終在陳貞銘校長領導下,全體師生共體時艱,克勤克儉以學雜費及辦公費支付還清。

  購地完成後,由於地勢低窪,每遇大雨即積水成池,但苦無經費填土,乃在現司令台前邊,挖了一長約三十公尺,
寬十公尺深五公尺的大窟窿,將所挖出來的泥土運到操場四周填土,解決操場積水問題。但每遇下雨,窟窿反成了大水池,非常危險,
在窮極計生下,商請當時市公所清潔隊將所收垃圾倒入大窟窿裡,時值夏季臭氣沖天,蒼蠅滿天飛舞,約兩個月後才停止,
但雨季後所填垃圾下陷,第二年又繼續傾倒,之後才雇車買土填土,覆蓋在垃圾上面,成了現在的操場。還好在填垃圾的兩年期間,
附近尚無住家,以現在環保角度看,此做法實在難以想像,但以當時情況倒解決了多年困擾的問題。由購地填土一事可知本校創時的艱辛,
和全體師生在艱困環境中用心努力的情形。

校務發展

  在創校校長陳貞銘先生和同仁披荊斬棘辛勸努力下,終略具規模,民國六十九年陳校長首任榮調,歷經陳宗仁校長、黃明禮校長、
于貽垕校長和現任校長郭義騰先生,相繼接掌校務皆能秉承國家教育政策與宗旨,落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以培育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目標,並爭取經費分別於七十三年、七十五年、七十八增建圖書室、工藝教室專科教室等工程,
民國八十一年配合世賢路開闢,將校門由原民生南路改向世賢路,八十二年整建廚房;民國八十五年,校園校舍全面墊高,
終於改善長期以來因地勢低窪遇大雨會淹水的困擾並全面綠美化,八十八年棒球隊宿舍整建,逐年充實軟硬體設施,改善教學環境,
提升教育品質,創造更美好明天。

  硬體建設外,本校積極辦學實現教育理想,並積極服務社區發揮學校功能,推展各項相關工作,
民國六十二年為擔負社會有志向上的失學民眾教育重任,奉准附設補習學校,協助成人基本教育的推展。為方便家長送飯的辛勞,
培育學生良好飲食衛生習慣,民國六十七年九月報准辦理學生午餐供應,目前亦是嘉義市唯一開辦學生午餐供應的國民中學。
民國八十二年設立啟智班,發展特殊教育;民國八十五年台南社教館在本校成立嘉義市社會教育工作站,協辦社會教育的推展,
目前亦是嘉義市唯一的社會教育工作站;民國八十七年設置體育班,重點為推展棒球運動,同時原設置的資源班正式編制教師,
成為本市唯一設置資源班的國中。

  在歷任縣市長、民意代表和各級長官支持指導,及本校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下,由早期艱辛環境成長,校務欣欣向榮,
專科教室及各項設備齊全,人才輩出,以早期聯考尚有公佈最高分時期,本校畢業生參加嘉義地區高中聯考為例,
即有楊人俐(民國65年,第六屆)、吳明賢(民國68年,第九屆)、劉純君(民國71 年,第十二屆)、
羅伸儀(民國76年,第十七屆)、張嘉聖(民國78年,第十九屆)等人高登聯考狀元,而校友在各行各業也有極佳的表現。
現有教職員工73 人,學生28班(九百餘人),附設補校6班(學生二百餘人)。在現有基礎下,為求學校更長遠的發展,
實現更美好的願景,自八十七年起,正積極規劃遷校事宜,創造另一新紀元。

展望

  本校遷校構想,於第四任校長于貽垕先生任內提出,以本校校地狹窄,早期興建的校舍老舊安全堪虞,
且臨近的文中四(本市新民路、重慶路口)預定地又有公共設施保留地開發的時間壓力,為促進學校長遠發展、
避免資源重複浪費,促進都市更新發展,遷校之議漸成共識。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嘉義市議會通過建請市府核准將本校遷至文中四預定地案。
同年十月,嘉義市政府召開「民生國中遷校協商會」,蒙張博雅市長及市府長官關心支持,決定辦理遷校,本校並據以著手展開各項規劃工作。
為使整體規劃能更周全,郭校長率同仁參訪他校、徵詢專家學者先進的意見,擬具相關辦法,逐步推行。
新校園之整體規畫以新時代小班教學為藍本,規劃普通教室40間、特殊班教室9間,辦公室及專科教室(含工具室)各16間、
其他公共設施、活動中心及體育設施等一應俱全,約可容納學生1500人,所需經費約三億兩千萬元。預定民國九十年完成,
以「打造跨世紀學府典範,樹立新時代教育標竿」為願景,期望成為一所美輪美奐新世紀的理想學府。